主要银行自《巴黎协定》以来向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业注资3950亿美元,各国政府监管不力

照片: Paul Hilton / Global Conservation via Forests & Finance

最新报告揭示金融对破坏性行业的支持激增,迫切需要加强监管以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

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16次缔约方会议即将召开,”森林与金融”(Forests and Finance, F&F)联盟最新发布的报告揭示,自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以来,全球主要银行向推动热带森林砍伐和侵犯人权的行业提供了超过3950亿美元的信贷,仅在最近的分析期内(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就新增了770亿美元的贷款。这一发现凸显了全球金融体系在加剧生物多样性危机中的关键作用,并呼吁加强监管。

银行推动生物多样性危机

报告由包括大马自然之友、雨林行动网络 (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印度尼西亚森林与村落研究中心 (TuK Indonesia)、普朗多 (Profundo)、亚马逊守护组 (Amazon Watch)、巴西记者联盟 (Repórter Brasil)、 银行监察组织 (BankTrack)、 美国自然之友 (Friends of the Earth US), 荷兰环境保护协会 (Milieudefensie) & 喀麦隆环境与发展中心 (CED Cameroon) 等10个国际公民社会组织组成的F&F联盟发布,详细分析了300家与热带森林风险商品相关的公司,这些公司涉及牛肉、棕榈油、纸浆、橡胶、大豆和木材等行业。报告指出,这些行业是东南亚、拉丁美洲和中西非地区热带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侵犯人权的主要推手。

与此同时,政府监管措施不足,虽然全球各国已通过《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但至今未能有效实施与金融监管相匹配的政策。F&F指出,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真正“资金缺口”不是资金的短缺,而是监管的缺失。大多数银行依赖缺陷明显的认证体系,如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和可持续棕榈油圆桌会议(RSPO),未能真正履行可持续发展承诺。

马来西亚的森林风险

马来西亚在这场生物多样性危机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F&F数据显示,马来西亚金融机构持有热带森林风险行业公司总计69亿美元的债券和股份,全球排名第二。此外,马来西亚的银行自2016年至2024年6月,向相关行业提供了164亿美元的贷款和承销服务,全球排名第七。

尽管部分金融机构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政策有所改善,尤其是在马来西亚,但全球平均得分仍只有17%,马来西亚金融机构得分为23%。这些分数远未能反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社会问题的紧迫性。

监管不足、行动乏力

报告进一步指出,尽管全球30家森林风险最大的银行中超过一半已加入可持续发展倡议(如《负责任银行原则》和《净零银行联盟》),但自愿性措施远不足以应对挑战。巴西、中国、印尼、欧盟和美国的金融流动是主要问题来源,只有通过加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才能有效减少资金流向破坏性行业。

关键建议

为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报告向马来西亚及全球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三点关键建议:

  1. 银行应加强尽职调查,不能过度依赖认证体系,需采用独立验证机制,确保资金不会用于导致森林破坏和侵犯人权的项目。
  2. 政府应实施更严格的金融法规,确保金融活动符合生态保护和公平发展的目标。
  3. 金融监管机构需加强内部生物多样性和人权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设立包括原住民和公民社会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咨询平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制裁机制,对违规行为采取严格处罚,并要求资金用于恢复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社区。

结语

这份报告为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金融行业的监管改革刻不容缓。仅依靠自愿性措施和认证体系并不足够,全球需要更强有力的金融政策来阻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危机已经到来,只有各方迅速行动,才能避免进一步的生态灾难。

 

大马自然之友主席
米娜诗拉曼

2024年10月17日   文告

 

报告链接:

Banking on Biodiversity Collapse (BoBC) 2024     

Regulate 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RF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