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每年在这个时候准备应付东海岸发生季节性洪灾是正常的。出乎意料的是,东南亚热带低气压等现象,以及受到袭击菲律宾的超强台风莱的影响,巴生谷却成为特大洪水袭击最严重的地区。
对的,我国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高得异常,但这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的突刺影响,我们更必须为此类意外的灾难事件做好准备,这些天灾极可能更频繁、更常见。
世界各地的突发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普遍,令人开始担忧并全力适应和建立对气候激变的适应能力,同时改善备灾工作。
我们不能再将降雨强度视为一次性的季节性灾难,必须马上进行规划,采取一切必需的措施将灾难降到最低。
遗憾的是,我国早已在第十一大马计划(2016-2020 年)制定加强气候变化适应和加强灾害风险管理来减少灾难的计划,但我们的行动仍不够快。
我国最近刚实施国家适应计划 (NAP),引导适应措施的立法、治理、规划和协调,并采纳适应指数去衡量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易灾水平。
这项工作已迫在眉睫,因为灾情表明我国的路向出错,发展项目和计划皆公事公办,没有针对性紧急应对眼前频繁发生的气候灾难。
许多问题随之产生。我国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和规划者,包括建筑师和工程师,是否充分了解气候变化在眼前和未来的后果?我们有对威胁和灾难做好准备吗?
我们看到政府热衷推动大规模的公路、隧道、填海和建筑工程等“公事公办”的基建计划,几乎或完全不考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更别说这些工程与计划是否会加重气候灾难。
自然之友必须为适应气候灾难的“新常态”发声和发出大雷响。因为,我们也须要面对备灾已不可能的后果。
如今,为我国气候适应能力进行投资的计划和措施都已错过时机。迫在眉睫的是尽快学习其他国家已做的基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绿色气候基金可供我们使用,该基金拥有帮助各国应对气候挑战的资源。
处此气候变化的世界,我们必须为了保障未来而设置一个重置按钮。从气候变化的广角镜重新观察一切。若不,将作出错误的投资,永离可持续,浪费公共资源。
紧迫的抢救计划包括生态基工程,以确保建筑物、基础设施和沿海地区能够抵御风暴、洪水和降雨增加、以及海平面上升等灾难。森林和土壤保持措施,则包括保护流域和河流以防止和减轻洪水,将城市地区变成“海绵城市”,以及加强保护红树林和恢复加强海岸线,都是重头防灾基建。在应对干旱、热浪、缺水、对农业、健康的影响、极端天气和灾害,都需要更为全面的建设。
见洪知灾难,因此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若不将为时已晚!
2021年12月20日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