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公平权益:马来西亚燃油补贴从普惠制迈向精准化

照片: NSTP

马来西亚现行的普惠燃油补贴制度,虽旨在为全民提供福利,但其低效运作及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以RON95汽油和柴油为例,该补贴制度无差别地惠及所有人群,包括外国人和高收入家庭,同时助长了走私等非法活动。这些问题凸显出实施针对性补贴的迫切性,以确保资源精准流向真正有需要的群体。

在普惠制补贴框架下,所有受益者无论收入或背景如何,均享有相同的补贴。此类做法导致外国车辆和走私活动同样能享受RON95汽油和柴油补贴,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流失。尽管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外国车辆购买受补贴燃油,但执法力度薄弱,主要依赖提醒加油站拒绝向外国车辆出售燃油。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每年因燃油走私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令吉,严重影响国家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高收入家庭,尤其是收入排名前15%(T15)群体,由于拥有耗油量较大的豪华车辆,实际享受的补贴金额远超普通家庭。考虑到这些家庭有能力承担更高的生活成本,合理的做法是让他们按市场价格支付燃油费用,将补贴留给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此举并非对T15群体征收额外税款,而仅是终止对其燃油消费的补贴,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政府最新公告,2024年6月实施的柴油补贴改革预计每年可节省约75亿令吉。这笔资金可被重新分配给B40低收入群体,用于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及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实施针对性补贴不仅能够减少资源浪费,还能确保马来西亚纳税人的钱不再因走私或外国车辆使用而流向他国。

马来西亚交通运输行业是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来源,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25%至30%。私人交通工具的高使用率导致马来西亚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7.27吨,几乎是泰国的两倍,亦高于中国的6.59吨。因此,政府应认真考虑将节省下来的补贴资金用于全国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以减少对私人交通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水平,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

尽管针对性燃油补贴政策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环境效益,但其实施过程中将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如何公平评估家庭补贴资格是一大难题,尤其是针对拥有多辆车或因工作需求频繁用车的家庭。此外,一些家庭可能只有摩托车而无汽车,而另一些家庭则既有汽车又有摩托车,如何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同时,补贴的发放方式需权衡现金补贴或非接触式支付的优劣,并整合各政府部门和机构的数据,建立统一、全面的数据库,以确保补贴精准发放。

据经济学家巴佐亚依·巴尔戴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Dr Barjoyai Bardai)估算,T15高收入群体仅占总人口的3%,约100万名马来西亚人。如果实施针对性补贴政策,这部分人将需支付未受补贴的燃油价格,以反映其更高的燃油消费能力,同时确保补贴资源精准惠及低收入群体,而不会对富裕家庭造成额外负担。

针对性燃油补贴的推行势在必行,以减少滥用现象,确保资源真正造福需要帮助的人群。通过妥善解决受益人资格认定、家庭需求差异和数据库整合等问题,政府能够制定更公平、更高效的补贴框架。这不仅有助于遏制资源浪费,还能将节省下来的资金重新投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最大化社会效益,推动补贴分配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槟城消费人协会主席
莫希丁阿都卡迪

2025年1月25日   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