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净零”排放的真相

在国际有关气候的话语中,那些接受到2050年把排碳减少到零排放的国家,被宣传为很有雄心。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对一般人,他们以为世界排碳大国的净零减排可救地球免于气候危机,是可以原谅的。

没有任何事情比净零排碳更假了。这需要深入仔细研究,为什么净零排碳保证是不能把自工业化前以来的温度增加限制在1.5°C的。

当然,促使各国政府在控制气候变化方面做得更多是值得赞扬的,但富裕国家以及它们的企业的2050年净零排放是不够的,因为不够大量。

避免发生一个永久性的大灾难是紧迫的事情,富裕的发达国家需要赶快行动;现在是要做到“真正零”排放,不是“净零”排放,因为这会把行动再拖延30年。地球承受不了这个拖延。

最近几个月,一些北方国家政府和大企业,包括化石燃料公司,宣布了他们的净零目标。

一些主要的公民社会团体,包括国际行动援助、国际地球之友和第三世界网络,它们的分析说明,这些净零声明是欠雄心的,不会有多大的改变;有的甚至是可疑的。

这些保证,以缩小“碳预算”到限制温度上升到1.5°C以内,以及富裕国家必须付出公平合理的努力来考虑,是不足够的。

这些气候正义团体说:“他们在避免气候变化方面根本说不上有雄心。造成污染的主要政府和企业,利用‘净零’一词,草拟逃避责任的条款,以便逃避责任,转嫁负担,掩饰他们在这方面的不做事;有的甚至增加开采化石燃料,增加燃烧和排放。这个词被用来‘漂绿’一切照旧不变的情况,或甚至是更甚于旧。这些保证的重心是很小和很远的目标,可以几十年不做什么,而且所承诺的技术似乎永远做不到按比例的工作进度。如果这样的条款获得通过,就可能造成大害。”

大多数这类净零保证不是以深度除碳为基础的,而是严重依靠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法,如以吸碳的“碳汇”来存放排出的碳。它们大多数依靠碳市场提供的碳对消,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对消的意思是发达国家不必减少它们国内的排碳,但要付钱给发展中国家去做减排碳的工作。它们认为这种买碳信用来抵消发达国家的排碳是更“节省成本”的。

不管有无碳对消,此类保证制造了对碳汇的巨大需求。碳汇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森林、湿地和草原。对于碳汇的总除碳量,至今还没见过正式出版的研究。这个总除碳量就等于发达国家和企业的净零保证。

虽然如此,但看来碳汇的需求显然超过地球存放能力多倍。这对发展中国家会有不良影响,包括对土地使用产生矛盾,也会在当地社群和原住民之间产生矛盾,因为他们的土地和森林会被要来解决富裕国家的问题。

气候正义团体把这叫做“碳殖民主义”。

把温度增加限制在1.5°C需要公平地分剩余的碳预算。在有50%概率把温度增加控制在限度之内,碳预算剩下的是等于480千兆吨二氧化碳。目前的排放是等于每年排42千兆吨二氧化碳。这个预算将在12年内用完。

在碳预算不断缩小的情况下,正确的方法就应该是,富裕的发达国家带头,以公平分量为基础,大量减少它们的排碳,这要包括它们历史上的和当前的累积排放,还要包括以人均计算为基础。

这样的以公平为基础的建议一直没法见到光,因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大力反对,理由是没有国际条约规定这样的从上到下的各国减排方法。

其实,严肃的学者和进步的公民社会团体已指出:富裕国家完全做得不够。

例如,在《手术刀》刊载的一份最新的,伦敦大学杰逊·西克尔博士的“基于人均平等享有的共有的大气”的分析指出,在2015年,北方国家对过度排放应负92%责任。相反的,南方国家的排放是在它们应负责的范围内,包括印度和中国(虽然中国将会很快超出)。

“净零”话语,不从应公平分配剩余碳预算的角度来谈减少排放,却允许发达国家逃避排放目标,这等于做得太少、太迟,而且在没有给予相符的资金和技术转移下,把责任转移给发展中国家挑重担。

巴黎公约确有呼吁,平衡人类的排放和使用碳汇到2050年。但是,这应该是在公平、可持续发展以及努力消除贫穷的基础上的公平。这是全球的愿望,不是某个国家的目标。它不能从国家方面来考虑,因为这将导致不公平。

“净零”排放的谬误必须揭露,让大家知道真相。解决气候危机没有万灵丹。富裕的北方国家不能逃避它们现在该做的事情,就是真正的零排放,而且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去承担合理分量的任务,提供它们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转移,同时提升它们的能力,以免重蹈北方的错误。

净零排放其实是富裕国家要再拖延减排的幌子。它们对气候危机是有最大责任的。为了地球和穷人,我们越早认清这点就越好。

 

2021年4月21日 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