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公开的人象冲突

本地媒体不断报导人象冲突事件,证明马来半岛的大象已日益缺乏活动空间。栖息地丧失和受到破坏,是人象冲突的主因,也是大象的主要威胁。

大象的威胁来自四面八方,包括建筑水坝和高速公路,密集的农业活动,平原森林被转换为油棕或橡胶树种植区,伐木和被菜园、园丘或公路包围,城市化和扩展乡村范围。这些活动都能破坏大象的路径和栖息地,令人象更频繁的相遇和发生冲突。

动物有习惯的路途。切断这些路径,将令它们闯入种植区寻找食物和破坏果菜,攻击禽畜以至人类,被农民为自保而杀害。

邻近居住地的大象栖息地,经常发生人象事件。大象经常进入果菜园寻找食物,诸如橡胶树苗、棕油果、香蕉和其他农作物对大象都具有吸引力。

在马来西亚,对大象最大的威胁是大规模清除雨林而导致人象冲突,同时被冠以“流氓大象”的名堂而被恶意攻击。

我国曾在1970年代控制大象人口,包括进行射杀,但行动停止后即失效。也尝试迁移,但发现成本昂贵,并有可能由于人为疏忽导致死亡。在克勞野生動物保留地以及玻璃市、雪兰莪和森美兰所进行的近亲繁殖,却导致绝种。

农民曾尝试挖沟阻止大象却导致土蚀。有时候,大象会推泥将沟填平进入农地,放鞭炮和大声喊叫和向空放枪,只能暂时赶走大象。最有效的设施是电篱笆,但大象仍可越过电篱笆进入霹雳宜力县亚依巴农(Air Banun)安置区。

槟消协对大象的前景感到悲观,沙巴州大象人口只有1千至1千500头,而大马半岛的大象只留下1,564 到 1,674头。

解决人象冲突是刻不容缓的。最好的方法是保护大象的栖息地。可行的方法,是通过野生动物联系/走廊,防止栖息地破碎化,让大象在仍可使用的栖息地和剩余的森林斑块之间,避开敌对环境进行迁移。

如果当局要采用更有效的缓解技术,必须和专家及利益相关者密切配合,同时和当地人长期规划土地的利用。如果人与野生动物继续为共同的资源竞争,人象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槟城消费人协会主席
莫希丁阿都卡迪

20221031日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