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国平 (Martin Khor )
简单地生活,就能更富裕地的生活。况且,你将会帮助到每个人,对世界的幸存作出贡献。
这讯息听起来好像很简单;有些人可能会说“未免太简单了”。但你也许知道,意义最深远的事情,本来也是最简单不过的。
过简单的生活,也可能就是过充满意义而又快乐无比的生活。
人们今天花费许多能量和时间,设法赚取更多的金钱。他们都在累积财富。但这些只是物质上的财富:豪宅,大车、富丽的地毯、华美的家具、名贵的陶器、入时的服装等等。
人们用尽时间和金钱购置这些物质,照顾这些物质。为了负担得起,人们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加班或打两份工。
有了那些物质财富,我们是否更快乐?也许拥有那些物质,会提高我们的地位,朋友或同事会羡慕我们拥有它们。有了那些成功的象征,他们的确会尊敬(其实是羡慕)我们。
但是快乐并非如此,不是我们拥有什么物质,让别人羡慕死就会快乐。真正的快乐是我们本身受到人们敬爱。
古今中外,凡是有智慧的人,无论男女都知道,真正的财富不是我们拥有的身外物。真正的财富是我们本身具有的能耐,有了这种能耐我们才能和他人享有深厚的友情,才能领会生活的美妙,好象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景色,或走进丰富我们人生视野的书香世界。
倾听小溪的淙淙流水声,观看瀑布万马奔腾的气势,是人生一大快事。稚子喋喋不休说话的萌萌达模样,乃至杰出演说家舌灿莲花的澎湃激情,都那么动人心弦。通过书本和学习,来了解地球的秘密,探索生命的由来和结构;透过人际关系去体会人类情感的酸甜苦辣,这些都是赏心乐事。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能力对众生,产生深厚的感知,才能赢得别人对我们的真正尊重和爱护。我们要和朋友同心协力,完成彼此满意的工作,为大众服务,大家互相帮助建设一个安好的社会。
如果我们能献出时间和精力追求上述所说的种种,才能名正言顺地说我们是“富有”的。与驾驶宝马或穿戴入时的别人相比,也许我们没有那么富裕,但我们的财富更有价值,那是内心的富有。那是内在的富裕,我们拥有高贵的人格气质。
我们也许没人别人那么“精明”,有本事赚钱,攀上社会的最高阶层,或受出席高尚的宴会。可是,我们掌握更深厚而有更有意义的知识:生活的艺术和人生的经历。
我们也许享受不到出国旅游的所谓“乐趣”,不能向人炫耀在迪士尼乐园或巴黎埃菲尔铁塔前面拍摄的精彩照片。但是我们能够用更加欢愉和持久的方式,以整个身心去欣赏这个世界:领会鸟语花香、高山绿水。
有个伟大的作家说过,只有抛开物质的财产,我们才能摆脱累积和维持身外物的负担。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处理真正重要的事情,才能有时间关心亲友和其他人,享受大自然,得到内心的安宁。
今天的世界很不幸的让我们产生错觉,以为拥有时髦的东西就是成功。那是让人性走向自毁,因为人人为了成为精英拥抱时髦,而耗尽这个世界的资源。
世界没有足够的森林、石油、矿物或其他资源,为每个人提供车子或三十双鞋子,甚或一个电动牙刷。
甘地说过:这个世界只能够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能满足每个人贪婪的欲望。经过这么多年,当这个世界今天耗损了更多的资源,去满足一小撮人的欲望的时候,甘地的这句话更显得是真理。
由于世人追逐名利物质,藉以维持挥霍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正面临可怕的生态危机。讽刺的是,那些拥有钱财,在追逐物质的快车道上飞驰的人,未必活得快乐。
而那些真正快乐的人,不需要用物质来标榜他们的自尊。你可能会说:“那么,就让要拥有贵重物质的人继续追求他们所要的,也让只要简单的快乐的人追求他们所要的。让他们自行选择,各取所需嘛。”
这听起来不错。不过,首先要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致富;第二,世界上的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每个人要拥有奢侈生活的欲望。
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物质的财富并没有获得均等的分配。而且,世界的天然资源正在耗尽中。高贵的生活方式难以维持多久。
重点是:人要快乐起来,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物质。实际上,拥有太多物质财富,反而导致我们的快乐减少了。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对财富的观念:把身外物放到一边去,我们要获取的是内在的财富。内在的财富是追求友情、精神上的满足、工作上良好的成就,与大自然达致的和谐。
如果我们活得简单,就能更好的开发这些财富,不要让时髦的奢侈品扰乱我们的生活,不要让追求社会地位的欲望令我们分心。
简单地生活,和深入的思考。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刻的感受力。那才是追求内在财富和快乐人生的秘诀,可能也是维持人性的秘诀。
摘自槟城消费人协会出版,许国平著作的 “ The Secret to Happiness ” 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