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2025: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2025年的到来,槟城消费人协会(槟消协)预见马来西亚将迎来充满挑战的一年。通货膨胀、食品短缺及地缘政治动荡或将成为未来数月的主要议题,而气候变化更是加剧这些问题的核心因素。然而,值得期待的是,国会有望通过备受瞩目的《柠檬法》,同时马来西亚也在加快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转型。这些政策的推进,或能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气候变化的冲击

传统的年均降雨量已不再是可靠的参考,极端天气愈发频繁,强降雨与干旱交替出现,使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考验。现有排水系统已难以应对暴雨带来的冲击,而海平面上升更可能使原本未受影响的地区陷入水患之中。政府应将雨水收集系统纳入新建住宅规划,并为老旧住宅提供补贴,以鼓励居民安装该系统。雨水收集不仅可用于非饮用用途,减少水资源浪费,还能有效缓解城市突发水灾的威胁。

干旱问题同样值得警惕。随着人口增长与工业用水需求的增加,水资源的紧张程度将进一步加剧。马来西亚人口已从2020年的3320万增长至2024年的3470万,持续上升的人口规模加之反常的气候模式,将导致农业生产受挫,推高粮食价格。气象预测显示,马来西亚在2025年初仍将经历更高的降雨量、更低的气温以及更强烈的东北季候风,极端天气对农业及经济的冲击恐难避免。

粮食安全危机

马来西亚对食品进口的依赖依旧严重,约70%的食品供应来自海外,其中红肉进口比例高达90%。这种高度依赖进口的状况使得本地市场易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冲击,食品价格因此屡创新高。然而,尽管槟消协长期呼吁关注食品涨价问题,政府在解决此问题上的进展依旧缓慢。

农业及食品安全部(MAFS)、马来西亚竞争委员会(MyCC)及相关执法机构必须加快调查市场上低质量种子供应的问题,并严查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此外,食品供应链的中断进一步加剧浪费与通胀,政府必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的稳定。

地缘政治风险与经济影响

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对马来西亚的经济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例如,若主要出口国实施更严格的贸易关税,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可能将更高的成本转嫁至马来西亚市场,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飙升。此外,出口贸易受阻可能削弱金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而货币贬值将进一步推高燃油、机械及其他进口商品的成本,加剧国内通胀压力。

食品价格也可能因国际贸易受限而持续上扬,特别是农业生产所需的关键投入成本上升。然而,若东南亚地区内的贸易合作加强,将有助于缓解部分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降低本区域对远程供应链的依赖。

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刻

马来西亚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平均日照强度可达4.5至6.5 kWh/m²,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巨大潜力。政府应进一步推广净电能计量(NEM 3.0)计划,并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及家庭采用屋顶太阳能系统,特别是在新建住宅项目中。此外,为加速交通行业的绿色转型,政府应推出更具吸引力的购车税收优惠,推动电动车(EV)的普及及公共车队的电动化。

然而,电动车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环保挑战,特别是电池回收问题。目前,电池回收技术仍在发展阶段,而马来西亚若要建立有效的电池回收体系,可能会面临回收电池数量不足的问题。若未能有效处理,这些不可回收的电池材料或最终被弃置在垃圾填埋场,造成长期的环境污染隐患。

家庭债务危机加剧

马来西亚的家庭债务总额持续上升,从2023年的1.53万亿令吉攀升至2024年年中的1.57万亿令吉,相当于GDP的83.8%。其中,房贷和车贷占据74.5%,成为家庭财务压力的主要来源。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家庭债务将持续恶化。尽管政府大力推动低价及中低价住宅建设,但若购房者仍需背负沉重贷款才能购房,这些住宅可能会因银行拒绝贷款而陷入滞销。槟消协主张政府推广“先租后买”(Rent-to-Own)房屋计划,以降低首购族的购房门槛,减轻经济负担。

此外,马来西亚的汽车保有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公共交通系统的缺陷,使得私家车成为必需品,而非奢侈品。要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政府必须确保交通服务具备以下四大核心要素:

  • 可靠性 ——减少故障,提高班次稳定性
  • 可负担性 ——确保低收入群体也能负担得起
  • 便利性 ——优化车站位置,让乘客更易抵达
  • 准时性 ——提升班次准点率,方便乘客规划行程

只有建立更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才能有效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从而缓解国家的交通拥堵及家庭债务问题。

展望2025年,马来西亚将面对气候变化加剧、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及家庭债务恶化等多重挑战。然而,若政府能果断实施绿色能源投资、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及优化公共基础设施等战略举措,国家仍有望在风雨中前行。强化政策执行力、严格监管市场竞争机制,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将是确保马来西亚长期稳定与繁荣的关键。

 

槟城消费人协会主席
莫希丁阿都卡迪

2025年2月6日文告